在监管层放话放宽创业板行业限制之前,不少PE机构已先行一步,在相关行业展开了投资布局。这也意味着,那些注重早期投资的PE有望进入收获期。而另一方面,在这样的变局中,我们也看到了PE行业投资理念的变化。
随着创业板放宽上市企业行业限制,可以预见的是,将有越来越多的新兴行业公司亮相资本市场。其中,有些公司所属行业在当前看来或许还会有些“非主流”。不过,对先知先觉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(PE)来说,这并不是问题。哪里有机会,哪里就会有“埋伏”。
事实上,在监管层放话放宽创业板行业限制之前,不少PE机构已先行一步,在相关行业展开了投资布局。这也意味着,那些注重早期投资的PE有望进入收获期。而另一方面,在这样的变局中,我们也看到了PE行业投资理念的变化以及整个行业转型的萌芽。
放宽限制:源头更有活水
深交所总经理宋丽萍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公开表示,创业板首次公开募股(IPO)从战略性新兴产业放宽至所有行业的时机已经成熟,建议修订相关规则,让所有行业都有机会在创业板上市。创业板推出的背景是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,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,所以推出之初在行业方面有一些倾斜。目前创业板推出已经三年多了,市场希望创业板是所有行业的创业板,应该给所有行业机会。
而深交所最新发布的报告中也明确提出,要修订创业板发行审核条件,放宽行业限制,支持战略性产业利用创业板发展壮大。支持文化创意、现代服务、“三农”以及服务小微企业的中小金融机构上市发展。
有关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,关于创业板行业限制的问题,在实际操作中其实已经早有突破,并没有那么严格。
事实上,此前已有业内人士建议对创业板公司所属行业进一步放开,不以具体行业为限制,而是以拥有自主创新能力为主要衡量指标,比如,一些传统行业中的自主创新企业、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等,定位于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创业板市场都应该考虑接纳。更有市场人士大胆建议,未来可以探讨通过修改《证券法》等规定,让那些暂时亏损但是亮点突出的科技型、创新型企业也能够登陆创业板。
在市场各方持续呼吁之下,监管层在多个公开场合表示,对于放宽创业板行业限制达成一致,目前只待具体规则修订。
春江水暖:PE早已先行
资金的嗅觉总是更为灵敏。监管层将放宽创业板行业限制的呼声尚未落定,早有PE先行。梳理查询PE机构投资案例可见,在跳出行业限制窠臼,寻找新兴行业投资机会的道路上,业内早有先行者。
以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例,在IPO停摆的5个月里,深创投先后投资了蒙药股份、华大基因等企业。虽然从大行业来看,上述企业都不是来自于新兴行业,但均不乏特别之处。如蒙药股份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蒙药生产基地,是集GAP种植、生产、销售、研发于一体的现代化民族制药企业。深创投总裁李万寿表示,看好蒙药股份的上市前景,主要看重其在细分领域的龙头地位、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与品牌优势、管理团队优秀以及良好的成长性。此外,2013年1月,深创投还投资了参与人类基因图谱工作的华大基因,这也是一家很有特点的高科技公司。据悉,参与该项投资的还有光大控股、红杉等多家知名机构。
而早在去年,深创投对性用品行业的一笔大额投资也吸引了各方广泛关注。2012年6月,深创投向温州爱侣保健品公司投资了3亿元。据悉,双方从2008年开始接触,历时4年,这也是中国目前最大的一桩性用品行业融资案例。
除深创投外,达晨创投在投资新兴行业尤其是独具特点的行业方面也不乏手笔。比如,公关第一股蓝色光标(300058)、鸭脖第一股煌上煌(002695)都是其经典案例。放宽创业板行业限制的监管层表态声音刚落,达晨创投就再度出手落子一家咨询行业公司。
今年3月13日,慧聪研究(HCR)在北京宣布其获得达晨创投5000万元融资。据了解,这是目前国内市场研究行业中最大一笔融资。而在去年早些时候,达晨创投还出资入股了手机二维码领先企业灵动快拍,所属行业也绝对十分“新兴”。
上述知名PE机构在新兴产业投资道路上的先人一步,一方面可能源于对市场政策的领悟和节奏把握,但更多还是出于自身对于PE投资的理解。
事实上,不少投资界人士此前都对创业板定位颇有争议。比如天相投顾董事长林义相就认为,创业板某种意义上办成了小小板。而国内某大型PE机构负责人也曾直言,从当前创业板已上市公司来看,与中小板定位差别不大,需要在创业板进一步发展过程中去逐步解决。